起源于公元前的罗马时代。18世纪末,德国体操家将其用于体操训练的辅助器材,后传入欧美国家。初平衡木为圆形,两端及中部用支架支撑。19世纪初,德国体操家古茨穆特斯将平衡木设计成平面,置于地上。1845年成为女子体操项目。平衡木为方形木条,长5米,宽10厘米,距地面高1.20米。平衡木决赛时每队多两名运动员参赛,只有在团体赛中平衡木成绩排位**名或**名者才有参赛资格。只比自选动作。将运动员在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运动总得分的二分之一,加上平衡木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,作为后得分排列名次,得分高者名次列前。满分为20分。从1992年会起,团体分不带入单项赛,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。满分为10分。1952年被列为会比赛项目。
这一阶段单杠技术动作的主要特征是除了挂膝上、屈伸上和挂膝挂臂回环等摆动动作外,还有大量的用力动作和静止姿势以及踏杠空翻下等动作。从20世纪进入个10年直到60年代末历时约半个世纪时间里,主要特征是淘汰了用力动作和静止姿势,全部以符合单杠运动特点的摆动动作组成,而且在下法、转体、脱手飞行等方面有所发展。到了30年代,单个技术有进一步发展。例如1936年在柏林举行的*11届会上就出现了“扭臂握大回环”、“分腿燕式腾越下”、“团身后翻两周下”等较复杂的动作。此后因二次世界大战单杠技术的发展受到影响,直到进入50年代才恢复了世界性比赛。可以看出近代的单杠运动向前迈了3大步:①器械由木杠改为铁棒;②单杠被列为世界大赛项目;③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,出现了转体、脱手飞行、大回环、空翻两周等较复杂的动作。以上3步为现代的单杠运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现状
吊环为木制,圆形,用钢索悬挂在高5.80米的立架上,两环相距50厘米。木环与钢索间用皮带或帆布带连接,长短可调节。
平衡木运动正象它的名字那样,需要平衡能力。运动员要在一根高出地面1.2米,表面宽度约10厘米的横木上做出一连串的舞蹈与翻腾动作。